數位時代網站新聞精選 原始連結
撰文者: 戴佳慧 日期:2010/10/01
一向以完美網頁瀏覽體驗為己任的 Google 再出新招!今天 Google 在 Chromium 官方部落格上發表了一種全新影像格式 WebP,能大幅改善網頁圖檔的傳輸效能。經過 WebP 壓縮的影像,檔案大小比常見的 JPEG、GIF、PNG 格式平均減少了 39%,色調和色彩演繹相較之下也毫不遜色。
Chromium 部落格指出,今日的網頁傳輸有 65% 用在影像和照片下載。在行動網路和頻寬有限的情況下,使用者點開網頁之後,還要耐心等待圖片緩緩展開。為了提供使用者更順暢、更愉快的網頁瀏覽經驗,Google 利用全新壓縮技術 VP8 設計了一套新的影像壓縮格式 WebP,大幅減少圖檔大小,讓網頁下載更迅速。
VP8 原本是由美國上市科技公司 On2 所開發出來的視訊壓縮格式,Google 在今年年初收購了On2,接著在五月開放 VP8 技術原始碼。Google 看出 VP8 技術在圖像失真壓縮上也大有可為,足以取代過時的 JPEG、GIF 格式等早年研發成果,因此將 VP8 稍加改編之後推出了新的 WebP 影像格式。
Google 隨機在網路上找了一百萬張圖片作測試,比較 WebP 和傳統格式的壓縮效能和畫質,並分享了幾中幾張圖片讓網友們參考。Google 網站上也提供了轉換軟體,能夠將各種格式的圖片輕鬆轉換成 WebP 檔,歡迎網友們一同試用比較。
星期五, 10月 01, 2010
星期四, 9月 23, 2010
BNEXT: HDCP 主密鑰外洩, DVD、藍光防盜拷機制全面瓦解
數位時代網站新聞
撰文者: 戴佳慧 發表日期: 2010/09/20
用以防止非法拷貝 DVD、藍光數位內容的 HDCP 規格,上周傳出已遭駭客破解。制定 HDCP 的 Intel 也向媒體承認,網路上流傳的破解屬實。換言之,市面上所有高畫質 DVD、藍光光碟在技術上都已能夠被解碼、拷貝,高畫質數位內容的保護機制全面瓦解。
HDCP(High 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是 Intel 開發用來防止高畫質影音資料遭到非法拷貝的機制。生產DVD或藍光播放設備的廠商,必須獲得 HDCP 委員會許可,支付權利金,並且生產符合 HDCP 的規定的商品。
HDCP 會將通過 DVI 和 HDMI 介面的影音資料加密,加密過程是以串流的方式進行,因此每個畫面都會產生不同的金鑰。影音播放器(或電腦顯示卡)和顯示器雙方都必須內建 HDCP 晶片才能夠解密,以高畫質正常播放影音內容,否則只會出現雜訊或 480p 以下的低解析度畫面。
由於 HDCP 使用的是線性密鑰,密碼學家早在 2001 年就對 HDCP 的安全性提出質疑,但 HDCP 還是在 2004 年通過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 的審查正式上路,成為數位內容保護的標準。直到上星期 Pastebin 網站出現一篇不具名的文章,內容包含 HDCP 完整主密鑰和破解方法,引起媒體和大眾熱烈討論,Intel 才正式承認 HDCP 已遭到破解。
HDCP 的主密鑰外洩,對數位影音版權將產生莫大衝擊。Intel 一方面展開調查,一方面提醒大眾,拷貝高畫質 DVD 和藍光屬非法行為,且 HDCP 仍受專利權法保護,Intel 將會對非法使用 HDCP 密鑰的廠商採取法律行動。
撰文者: 戴佳慧 發表日期: 2010/09/20
用以防止非法拷貝 DVD、藍光數位內容的 HDCP 規格,上周傳出已遭駭客破解。制定 HDCP 的 Intel 也向媒體承認,網路上流傳的破解屬實。換言之,市面上所有高畫質 DVD、藍光光碟在技術上都已能夠被解碼、拷貝,高畫質數位內容的保護機制全面瓦解。
HDCP(High 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是 Intel 開發用來防止高畫質影音資料遭到非法拷貝的機制。生產DVD或藍光播放設備的廠商,必須獲得 HDCP 委員會許可,支付權利金,並且生產符合 HDCP 的規定的商品。
HDCP 會將通過 DVI 和 HDMI 介面的影音資料加密,加密過程是以串流的方式進行,因此每個畫面都會產生不同的金鑰。影音播放器(或電腦顯示卡)和顯示器雙方都必須內建 HDCP 晶片才能夠解密,以高畫質正常播放影音內容,否則只會出現雜訊或 480p 以下的低解析度畫面。
由於 HDCP 使用的是線性密鑰,密碼學家早在 2001 年就對 HDCP 的安全性提出質疑,但 HDCP 還是在 2004 年通過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 的審查正式上路,成為數位內容保護的標準。直到上星期 Pastebin 網站出現一篇不具名的文章,內容包含 HDCP 完整主密鑰和破解方法,引起媒體和大眾熱烈討論,Intel 才正式承認 HDCP 已遭到破解。
HDCP 的主密鑰外洩,對數位影音版權將產生莫大衝擊。Intel 一方面展開調查,一方面提醒大眾,拷貝高畫質 DVD 和藍光屬非法行為,且 HDCP 仍受專利權法保護,Intel 將會對非法使用 HDCP 密鑰的廠商採取法律行動。
星期日, 12月 14, 2008
bnext: 誰是賈伯斯接班人?
數位時代雜誌 174 期 2008/11 pp. 106-108
原文連結
蘋果未來最關鍵的挑戰
絕美的產品設計與賈伯斯,似乎總是蘋果迷津津樂道的話題。賈伯斯擁有獨特的創新點子與個人魅力,往往成為產品銷售的重要推手。有賈伯斯的蘋果看起來一切美好,但若有一天賈伯斯退位了呢?誰才能成為萬中選一的接班者?
很難想像沒有賈伯斯(Steve Jobs)的日子。在最近全球金融風暴的超低氣壓籠照下,裁員、縮編、減少資本支出等關鍵詞,出現在國內外各種財經新聞標題中。也因此十月二十日蘋果公布第三季財報的亮眼表現後,當天即時新聞和隔天的版面頭條都放上這則消息。此時此刻,市場最缺的就是信心。
「在蘋果亮麗一季的背後」(Behind Apple's impressive quarter),這是《財星》(Fortune)雜誌網站隔天的頭條新聞標題,前言則是:「儘管經濟疲軟,賈伯斯向信眾們保證,蘋果仍將持續痛擊對手。」 他似乎具有某種魔力,總是能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做對的事。
源源不絕的創新魔力
一九七六年,越戰結束的第二年,大學輟學生賈伯斯和高中學長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也是另一位大學輟學生,在矽谷成立了蘋果電腦。兩位二十出頭的加州嬉皮,振奮了在海外打敗仗而信心低迷的美國社會,讓他們相信美國夢仍然存在。一九九七年,當個人電腦業因供過於求,開始走入低價,甫回任蘋果執行長的賈伯斯,旋即以一系列色彩炫麗的iMac電腦,告訴市場和消費者:「且慢,電腦還不是低價產品,起碼蘋果電腦不是。」其後的 iPod 和 iTunes,則為那些認為網路是侵權和盜版溫床的唱片業者,找到了商業模式。
更特別的,是他的魔力源源不絕,總讓市場驚艷。兩年前,當蘋果在紐約第五大道開起專賣店,與那些時裝和珠寶品牌比鄰而居,人們再次見識到這位金童點石成金的功力:「原來科技產品還可以這樣賣」。
《數位時代》去年底開辦的「遇見創新者」論壇,陸續邀請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新浪網創辦人蔣顯斌和年代電視創辦人邱復生等擔任主講者。當這群在台灣被認為最具創新力的人,被問到「你認為最創新的人是誰」時,答案驚人地相似:「賈伯斯」。
伊夫接班呼聲最高
下一個問題,也是所有關心蘋果和賈伯斯的人所要追問的,不是賈伯斯還有哪些新概念要推出,而是在賈伯斯之後,誰能接班?這不僅是接下賈伯斯在蘋果的位子,還有他在美國社會和全球業界的地位。隨著賈伯斯癌症復發的消息不時傳出,以及兩個月前富比士網站誤貼他過世的新聞流出後,蘋果股價應聲重挫一五%,「誰是賈伯斯接班人」已成為必須盡快找到答案的問題。畢竟像先前可口可樂和麥當勞那種執行長因病猝逝,導致接班安排不及,造成領導真空,誰都不樂見。
目前呼聲最高的,是負責蘋果工業設計的靈魂人物伊夫(Jonathan Ive)。他是賈伯斯和蘋果過去十年重新成為媒體焦點的關鍵,也是賈伯斯每天熱線通話的對象。這位不到四十歲的英國設計師,精準詮釋了蘋果「Think Different」的精神,把當年另一位創辦人沃茲尼克做出「友善好用」產品的概念,做了新的演繹。
在蘋果還未浮出水面的接班人當中,伊夫的知名度最高,但他除了工業設計之外,在預測產業前景和銷售能力方面,是否具備賈伯斯的天分,將被一一檢驗。
悠遊矽谷和好萊塢的能力
首先是橫跨科技和娛樂業的能力。蘋果總部所在的庫柏提諾市(Cupertino),位於矽谷南邊,往南開車到好萊塢僅三小時車程,但兩地心靈距離遠大於此。科技和娛樂,是加州的兩大支柱產業,但彼此交流並不多。矽谷的主流是「工程師」(engineer)文化,專注某一項創新技術做到世界領先,再找市場;好萊塢的主流是「製作人」(producer)文化,從市場需求反向思考,去整合各種專才產生一個產品。
矽谷的代表人物是葛洛夫(Andy Grove,英特爾創辦人)和佩吉(Larry Page,Google創辦人),好萊塢的代表人物是盧卡斯(George Lucas,《星際大戰》製作人)和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但你很難想像葛洛夫和盧卡斯能對談並合作。
迄今,矽谷創業家經常出現在娛樂版的,只有賈伯斯和甲骨文創辦人艾利生(Larry Ellison)兩位。艾利生以休閒時開戰鬥機和參加帆船賽出名,但賈伯斯卻是率領皮克斯(Pixar)做動畫,與盧卡斯和史匹柏的夢工廠(Dream Works)競爭,並聯手迪士尼(Disney)與華納兄弟(Warner Bros)抗衡。賈伯斯既非工程師也非製作人,但悠遊於兩者間,在矽谷和好萊塢都闖出名堂,樹立很難被跨越的門檻。
其次,是銷售願景的能力。蘋果被多位品牌學者定位為「宗教品牌」(cult brand),消費者就像教徒般忠誠且狂熱,把賈伯斯當成教主崇拜,每次他一出場發言,都讓人引頸期盼。在多本研究蘋果和賈伯斯的書裡都提到,許多後來成功的想法和產品點子,並非來自賈伯斯,甚至一開始他還提了反對意見。但是等到產品上市,賈伯斯將其包裝成願景並推銷出去的演講功力,卻是關鍵。《財星》雜誌以「忠誠信徒」(the faithful)來形容蘋果迷。
沃茲尼克回憶,當年開發蘋果一號時,需要很多晶片,但受限於經費,只能等待,可是賈伯斯總有辦法,「拿起電話打到晶片公司,他們就願意免費送晶片過來測試。」這種能力可否複製或轉移,是賈伯斯接班人的一大難題。
順利交棒才能再創蘋果高峰
賈伯斯和比爾.蓋茲(Bill Gates)創業時間及經歷類似,蓋茲雖然事業做更大、財富更多,但影響力只在電腦業,魅力也不如賈伯斯,但他於今年七月順利交棒,而且交棒計畫在幾年前就啟動。沒有蓋茲的微軟,一切正常運作,但是沒有賈伯斯的蘋果,結局則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兩人三十多年來亦敵亦友,很像職業網球界的山普拉斯(Pete Sampras)和阿格西(Andre Agassi)這兩位美國選手。山普拉斯專注打球,贏得大滿貫數目遠多於阿格西,但在球場以外的生活很普通,連上麥當勞排隊買漢堡都被當新聞報。相較之下,自己買私人飛機當交通工具、有過兩次婚姻外加諸多緋聞、球場造型標新立異的「壞小子」阿格西,身上有更多賣點,也讓網球這項運動被廣為認識。
山普拉斯退休後,新生代球王費德勒(Roger Federer)很快頂上來,未來成就很可能超越山普拉斯;但是阿格西退休後,現役選手沒有一位像他這樣,球場上能拿冠軍,球場下一樣精采。山普拉斯退休前,就看好費德勒將接下他的位置,但是下一個阿格西在哪裡,迄今沒有答案。
也因為挑戰更大,如果賈伯斯能順利找到接班人並交棒,那將是他再創生涯高峰的另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如果失敗,賈伯斯的這趟神奇之旅可能止步於此。
原文連結
蘋果未來最關鍵的挑戰
絕美的產品設計與賈伯斯,似乎總是蘋果迷津津樂道的話題。賈伯斯擁有獨特的創新點子與個人魅力,往往成為產品銷售的重要推手。有賈伯斯的蘋果看起來一切美好,但若有一天賈伯斯退位了呢?誰才能成為萬中選一的接班者?
很難想像沒有賈伯斯(Steve Jobs)的日子。在最近全球金融風暴的超低氣壓籠照下,裁員、縮編、減少資本支出等關鍵詞,出現在國內外各種財經新聞標題中。也因此十月二十日蘋果公布第三季財報的亮眼表現後,當天即時新聞和隔天的版面頭條都放上這則消息。此時此刻,市場最缺的就是信心。
「在蘋果亮麗一季的背後」(Behind Apple's impressive quarter),這是《財星》(Fortune)雜誌網站隔天的頭條新聞標題,前言則是:「儘管經濟疲軟,賈伯斯向信眾們保證,蘋果仍將持續痛擊對手。」 他似乎具有某種魔力,總是能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做對的事。
源源不絕的創新魔力
一九七六年,越戰結束的第二年,大學輟學生賈伯斯和高中學長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也是另一位大學輟學生,在矽谷成立了蘋果電腦。兩位二十出頭的加州嬉皮,振奮了在海外打敗仗而信心低迷的美國社會,讓他們相信美國夢仍然存在。一九九七年,當個人電腦業因供過於求,開始走入低價,甫回任蘋果執行長的賈伯斯,旋即以一系列色彩炫麗的iMac電腦,告訴市場和消費者:「且慢,電腦還不是低價產品,起碼蘋果電腦不是。」其後的 iPod 和 iTunes,則為那些認為網路是侵權和盜版溫床的唱片業者,找到了商業模式。
更特別的,是他的魔力源源不絕,總讓市場驚艷。兩年前,當蘋果在紐約第五大道開起專賣店,與那些時裝和珠寶品牌比鄰而居,人們再次見識到這位金童點石成金的功力:「原來科技產品還可以這樣賣」。
《數位時代》去年底開辦的「遇見創新者」論壇,陸續邀請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新浪網創辦人蔣顯斌和年代電視創辦人邱復生等擔任主講者。當這群在台灣被認為最具創新力的人,被問到「你認為最創新的人是誰」時,答案驚人地相似:「賈伯斯」。
伊夫接班呼聲最高
下一個問題,也是所有關心蘋果和賈伯斯的人所要追問的,不是賈伯斯還有哪些新概念要推出,而是在賈伯斯之後,誰能接班?這不僅是接下賈伯斯在蘋果的位子,還有他在美國社會和全球業界的地位。隨著賈伯斯癌症復發的消息不時傳出,以及兩個月前富比士網站誤貼他過世的新聞流出後,蘋果股價應聲重挫一五%,「誰是賈伯斯接班人」已成為必須盡快找到答案的問題。畢竟像先前可口可樂和麥當勞那種執行長因病猝逝,導致接班安排不及,造成領導真空,誰都不樂見。
目前呼聲最高的,是負責蘋果工業設計的靈魂人物伊夫(Jonathan Ive)。他是賈伯斯和蘋果過去十年重新成為媒體焦點的關鍵,也是賈伯斯每天熱線通話的對象。這位不到四十歲的英國設計師,精準詮釋了蘋果「Think Different」的精神,把當年另一位創辦人沃茲尼克做出「友善好用」產品的概念,做了新的演繹。
在蘋果還未浮出水面的接班人當中,伊夫的知名度最高,但他除了工業設計之外,在預測產業前景和銷售能力方面,是否具備賈伯斯的天分,將被一一檢驗。
悠遊矽谷和好萊塢的能力
首先是橫跨科技和娛樂業的能力。蘋果總部所在的庫柏提諾市(Cupertino),位於矽谷南邊,往南開車到好萊塢僅三小時車程,但兩地心靈距離遠大於此。科技和娛樂,是加州的兩大支柱產業,但彼此交流並不多。矽谷的主流是「工程師」(engineer)文化,專注某一項創新技術做到世界領先,再找市場;好萊塢的主流是「製作人」(producer)文化,從市場需求反向思考,去整合各種專才產生一個產品。
矽谷的代表人物是葛洛夫(Andy Grove,英特爾創辦人)和佩吉(Larry Page,Google創辦人),好萊塢的代表人物是盧卡斯(George Lucas,《星際大戰》製作人)和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但你很難想像葛洛夫和盧卡斯能對談並合作。
迄今,矽谷創業家經常出現在娛樂版的,只有賈伯斯和甲骨文創辦人艾利生(Larry Ellison)兩位。艾利生以休閒時開戰鬥機和參加帆船賽出名,但賈伯斯卻是率領皮克斯(Pixar)做動畫,與盧卡斯和史匹柏的夢工廠(Dream Works)競爭,並聯手迪士尼(Disney)與華納兄弟(Warner Bros)抗衡。賈伯斯既非工程師也非製作人,但悠遊於兩者間,在矽谷和好萊塢都闖出名堂,樹立很難被跨越的門檻。
其次,是銷售願景的能力。蘋果被多位品牌學者定位為「宗教品牌」(cult brand),消費者就像教徒般忠誠且狂熱,把賈伯斯當成教主崇拜,每次他一出場發言,都讓人引頸期盼。在多本研究蘋果和賈伯斯的書裡都提到,許多後來成功的想法和產品點子,並非來自賈伯斯,甚至一開始他還提了反對意見。但是等到產品上市,賈伯斯將其包裝成願景並推銷出去的演講功力,卻是關鍵。《財星》雜誌以「忠誠信徒」(the faithful)來形容蘋果迷。
沃茲尼克回憶,當年開發蘋果一號時,需要很多晶片,但受限於經費,只能等待,可是賈伯斯總有辦法,「拿起電話打到晶片公司,他們就願意免費送晶片過來測試。」這種能力可否複製或轉移,是賈伯斯接班人的一大難題。
順利交棒才能再創蘋果高峰
賈伯斯和比爾.蓋茲(Bill Gates)創業時間及經歷類似,蓋茲雖然事業做更大、財富更多,但影響力只在電腦業,魅力也不如賈伯斯,但他於今年七月順利交棒,而且交棒計畫在幾年前就啟動。沒有蓋茲的微軟,一切正常運作,但是沒有賈伯斯的蘋果,結局則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兩人三十多年來亦敵亦友,很像職業網球界的山普拉斯(Pete Sampras)和阿格西(Andre Agassi)這兩位美國選手。山普拉斯專注打球,贏得大滿貫數目遠多於阿格西,但在球場以外的生活很普通,連上麥當勞排隊買漢堡都被當新聞報。相較之下,自己買私人飛機當交通工具、有過兩次婚姻外加諸多緋聞、球場造型標新立異的「壞小子」阿格西,身上有更多賣點,也讓網球這項運動被廣為認識。
山普拉斯退休後,新生代球王費德勒(Roger Federer)很快頂上來,未來成就很可能超越山普拉斯;但是阿格西退休後,現役選手沒有一位像他這樣,球場上能拿冠軍,球場下一樣精采。山普拉斯退休前,就看好費德勒將接下他的位置,但是下一個阿格西在哪裡,迄今沒有答案。
也因為挑戰更大,如果賈伯斯能順利找到接班人並交棒,那將是他再創生涯高峰的另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如果失敗,賈伯斯的這趟神奇之旅可能止步於此。
星期一, 10月 06, 2008
bnext: 雲端運算風暴來襲

不景氣的年代,企業如何節省成本、提升效率?雲端風暴是下一個你不能不知道的新概念。它背後潛藏的龐大商機,吸引 Google、微軟等大廠積極搶進;它所引發的強力風暴,更加速產業鏈的成形,讓企業減少資訊架構的投資,同時卻享有更強力的運算資源;它的巨大影響力,讓個人到企業均身陷其中。撰文=張玉琦
「雲端,是我們不得不發展出來的技術,」趨勢科技台灣區資深技術顧問戴燊說。約莫是五年前,趨勢科技開始覺得在跟病毒永無止盡的對抗中,漸居下風。批次更新的病毒碼,不僅檔案越變越大,更無法追上新病毒產生的速度(平均每四秒就有一個新病毒)。
趨勢認知到,與網路上流竄的病毒對抗,得要找到新方法。趨勢因應之道,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網路來的病毒,就得在網路上解決。具體作法,就是在網路上架一朵「防毒雲」,使用者不用像過去,得要把病毒碼下載到自己的電腦更新,只要透過網路連上防毒雲,就能即時在網路上偵測病毒,既節省硬碟空間,也可縮短因應病毒爆發的處理時間。對趨勢來說,不用像過去要一一通知用戶有新病毒出現,得進行病毒碼更新,只需要把最新的防毒碼放在雲上,用戶連上網路就能自動偵測,網頁瀏覽過程中,在使用者的電腦上,會直接詢問雲網頁是否安全,與病毒的作戰可因此爭取更多預防時間,大幅降低病毒爆發的機會。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在今年趨勢二十週年記者會上這麼說:「雲端運算時代已經來臨。」因為雲端運算徹底改變與用戶往來的方式,過去是趨勢一一面對每位用戶,現在則是趨勢與用戶之間,透過雲溝通往來。
雲端運算最簡單的意涵,就是將運算能力提供出來作為一種服務,企業或個人可以透過網路取得。使用者所需的資料,不用儲存在個人電腦上,而是放在網路的「雲」上面,在任何可以使用網路的地方就可以使用。雲代表了規模龐大的運算能力,由服務供應商建造大型機房,提供各種軟體應用,讓用戶隨時使用媲美超級電腦的運算能力與最新應用軟體,同時間卻不曉得伺服器的位置或資料的所在,就像是天上的雲一般,虛無飄渺又抬頭即見。
不景氣下的新省錢術
在不景氣的年代,使用雲端運算可直接幫企業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根據 Gartner 研究指出,企業每 10 元的 IT 投資中,約有八元是用在既有系統的維修,而非更新升級,若能將企業內部的 IT 架構,交給雲端運算的服務供應商,就可把這 80% 的維護費用大幅降低,將資金投資在研發、行銷等企業更核心的領域。
雲端運算已經被視為繼 Web 2.0之後,下一波科技產業的重要商機。根據美林證券估計,未來五年全球雲端運算市場規模將達到九百五十億美元,占全世界軟體市場的 12%。Gartner 的報告則認為,至 2012 年有 80%《財星》五百大企業會使用各式不同的雲端運算服務。
雲端運算背後龐大的商機潛力,使 Google、微軟、Amazon、IBM、甲骨文(Oracle)、惠普、戴爾、昇陽(Sun)等各種科技大廠,都在今年大舉跨入雲端運算領域,搶占先機。
雲端運算在近來刮起大風暴,關鍵原因在於網路就像水、電一樣,是無所不在的生活必需品,不只有在書房、辦公室才需要。一方面,根據 Jupiter Research 估計,全球上網人口至 2011 年將達 20 億,另一方面,則是行動裝置快速成長,難以計數的可連網裝置從電腦、手機一直到汽車、家電甚至相機。使用者在電腦上的資料,也需要在手機上使用,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資料放到網路上,上網就能取得,不用把同一份資料在不同上網工具中轉來轉去。
和 Web 2.0 類似的,雲端服務也是從消費者先行,再逐步發展出商業模式。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當你開啟 Gmail 帳戶、在 MSN 分享空間撰寫部落格、在 Flickr 分享照片的同時,你已經進入了雲端。資料的儲存與取得都透過網路來進行,消費者本身並不知道資料確實的所在地,也不負責軟硬體的更新,一切都由雲主動處理。
雲端運算不僅止給消費者使用,就企業端來說,電力、空間與資訊設備維修費用的高漲,加上對系統效率與效能的要求,是將企業推往雲端服務的主要因素。接下來的雲端服務就像電力一樣隨插即用。60 年代的大企業需要在工廠附近自備發電機,因為擔心公用電力不穩定。「現在大家對電力的信賴,未來也會成為對雲端服務的信賴,」Google 在台大力推動雲端計畫的軟體工程師葉平說。
Google、微軟積極推動
葉平表示,過去新技術的推廣是沿著學界、政府、業界這條線發展,最後才是個人,現在個人反而變成新技術的最新採用者。
積極推廣雲端服務的 Google,也是從消費者開始,逐漸往企業端發展。漸次成形的 Google Apps就是網路辦公室軟體,包括信箱、文件、投影片等。但 Google 並不因此而滿足,今年才上線的Google App Engine,更是一個網路平台,讓開發者可自行建立網路應用程式。
Google 之外,微軟是另外一家積極推動雲端運算的大廠。微軟的策略是軟體+服務,強調產品的彈性化。十月微軟將發表最新的消費者產品線 live 與企業版 Online 動態,打算針對每一種現有的軟體,發展出相應的雲端服務。
舉例來說,Exchange 就會有對應的 Exchange Online,CRM 軟體也會有 CRM Online。據美國《商業週刊》引用高盛調查指出,有 9% 的受訪者打算除了現有軟體,額外使用更多微軟的雲端服務。台灣微軟開發工具暨平台推廣處副總經理劉念臻說:「這就像交通工具的演進,不會因為有了飛機,大家都只坐飛機,而是依據不同的需求選擇。」
除了 Google 與微軟結合自己的優勢,提供軟體與網路平台作為雲端服務外,還有更多其他領域的廠商,透過網路提供運算資源。具體內容包括伺服器、網路連接點、線上儲存空間,適用於 IT 預算有限的中小企業,可因此享有與大企業同等的資訊架構,用戶取得服務如水、電、瓦斯般,用多少算多少。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網路零售業龍頭亞馬遜的「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把自己架設好的 IT 架構與資源開放給其他公司。《經濟學人》指出,亞馬遜跨入雲端運算領域,有可能成為下一波網路龍頭。在基礎架構方面,IBM 也推出藍雲(Blue Cloud)計畫,建立大型商用數據中心,第一座在中國無錫。其他像是微軟、昇陽、惠普等也都有類似打算。
中小企業緊接受惠
雲端的具體代表物,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機房,難以計數的伺服器,需要更好的監控與調節系統,擁有相關技術的廠商也因而受惠。包含思科、VMware 與思杰(Citrix,剛購併 XenSource)等都備受矚目。思杰即將於十月發表的思杰雲中心(Citrix Cloud Center, C3),就是專為雲端服務供應商所打造,包含虛擬化平台以及穩定安全的基礎架構。思杰資深副總裁華森(Wes Wasson)表示,包括微軟、亞馬遜、Google 與S alesforce.com 等雲端服務的大廠,都是思杰的用戶。
中小企業極有可能是雲端服務的下一波受惠者。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雲端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與控管風險。思杰應用網路事業群產品行銷副總裁阿波爾(Sanjay Uppal)認為,最重要的是雲端運算的規模與彈性,因為它可大可小又依照用量收費,中小企業不會閒置資源,也不用預估開銷,還能夠享受規模經濟的利益。
雲端技術並非全無隱憂。AT&T 全球商業服務策略解決行銷副總裁偉曼(Joe Weinman)指出,目前雲和雲之間並無共同標準,也就是說企業用戶難以從一家服務供應商轉換到另外一家,降低了服務轉移的彈性。此外,雖然大廠商的穩定度高,但不管是亞馬遜或 Salesforce.com,都有過當機事件,造成企業用戶的營運風險,如何讓企業用戶放心把內部的資料放到雲上,所延伸的資安疑慮,則是雲端運算能否起飛的另一個關鍵原因。
在這場集合眾多科技大廠參與的雲端風暴中,將更進一步改變我們使用網路的方式,網路也因此將更無所不在、無所不用。
雲端運算的前世與今生
1. 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
運用平行運算,著重企業間或跨企業的資源充分運用,共同解決困難的運算任務。
2. 公用運算(Utility Computing)
提倡一種理想的資訊架構,認為 IT 服務應該像水、電一樣透過公共服務提供。
3. 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從網路上提供軟體服務,用戶以訂閱取代購買的商業模式。
4.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透過遠端,將運算能力變成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存取的服務。
星期四, 9月 18, 2008
Week 2: What's podcasting?
1. 學習分享系統
a. 請同學用學號與姓名註冊
b. 繳交 Week 2 作業: C++ Builder 初體驗
c. 完成互評程序
2. 指定閱讀: 數位時代雜誌
訂閱 1 年 ( 12 期 ),
血流成河價: 644 元 (無贈品),
平均每期 54 元
請至系辦找昭玲助理登記。
3. What's podcasting?
相關議題:
a. 天下知識網: 當超級 CEO 生病時
b. Apple Special Event, September 2008
c. 數位時代: 蘋果問鼎創新霸主
4. C++ Builder 程式設計: 影像檔開啟相關程式
a. Visual Component Library (VCL)
a. MainMenu 元件
b. ImageOpenDialog 元件
c. BMP 影像開啟
5. Homework: Week 3 上課前請繳交一篇個人學習心得, 主題可包含上課所討論內容的延伸或個人 C++ Builder 探索之成果均可。
a. 請同學用學號與姓名註冊
b. 繳交 Week 2 作業: C++ Builder 初體驗
c. 完成互評程序
2. 指定閱讀: 數位時代雜誌
訂閱 1 年 ( 12 期 ),
血流成河價: 644 元 (無贈品),
平均每期 54 元
請至系辦找昭玲助理登記。
3. What's podcasting?
相關議題:
a. 天下知識網: 當超級 CEO 生病時
b. Apple Special Event, September 2008
c. 數位時代: 蘋果問鼎創新霸主
4. C++ Builder 程式設計: 影像檔開啟相關程式
a. Visual Component Library (VCL)
a. MainMenu 元件
b. ImageOpenDialog 元件
c. BMP 影像開啟
5. Homework: Week 3 上課前請繳交一篇個人學習心得, 主題可包含上課所討論內容的延伸或個人 C++ Builder 探索之成果均可。
訂閱:
文章 (Atom)